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口,如何认知和了解京津冀文化的共性与个性?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,非遗的整理和保护有着怎样的意义?带着这些问题,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乔晓光教授。 在乔晓光看来,保护和发展好京津冀文化,是让世界人民更好认识中国的契机。京津冀协同发展,一定要考虑到乡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,不能在发展中丢失了这些文化物种。把京津冀地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,尤其是与生态、节日关联的非遗物种保护、发展好,推动城乡二元的互补互动,让民间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更大的影响,才能发展成为一个更有内涵和底蕴的京津冀。